查看原文
其他

吴东:“硬科技”锻造“软实力”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2-11-29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奋进、与人民心连心的生动实践。桂林银行作为一家地方国有控股城市商业银行,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和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标杆银行为愿景,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强化金融科技建设,积极践行金融为民、金融惠民理念,推动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向“积厚成势”转变,以“硬科技”为服务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


从2019年起桂林银行持续优化服务网点布局,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打造集金融、政务、便民等服务于一体的“三农”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科技赋能将服务触角拓展到乡村。提出要做“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在总分支行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部,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战略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服务乡村振兴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自上而下推动工作开展。桂林银行通过构建新型服务渠道体系、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金融科技体系、农村信用体系、乡村治理支撑体系、新农人成长体系六大体系,扎实推动渠道、产品、服务、资金下沉,初步形成独具特色、有别于同业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模式,把城市的便利与美好带到农村。


桂林银行董事长  吴东


强化金融科技布局,打通金融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

桂林银行加大金融科技对乡村振兴发展支持力度,主动对接民生类资源,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打通全行数据通道,建设面向业务的统一数据服务;重构统一收单平台,推动支付业务下沉;应用授信风险决策系统,构建风险模型,提高行内风控与决策能力,夯实金融科技创新基石。同时围绕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完善县域服务网点,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渠道模式、产品服务,扎实推动业务重心下沉,让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乡间地头。


1.坚持眼睛向下,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把完善县域金融服务网点作为重要抓手,与县域经济融为一体、与涉农产业共荣共生。在行政村设立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下称农村服务点),选择在村里口碑好、威望高、有影响力的村民做站长,让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在乡镇建设小微支行,作为联系县域支行、管理农村服务点的重要纽带,设立“三农”客户管理团队,实行轻资产运营,以较低成本下沉服务。截至2021年末,已在广西设立支行138家、社区小微支行486家,农村服务点6248家。四级服务网络覆盖广西56个县、600多个乡镇、6000多个行政村,辐射农村人口超2000万。发达的四级服务网络已经成为桂林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渠道优势和战略资源。


2.坚持脚步向下,打造一支金融服务“三农”专职工作队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0年5月,桂林银行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部,并陆续在12家分行、6家村镇银行和超50家支行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部,进一步强化服务乡村振兴政策研究、工作统筹、产品创新、资源配置、业务宣导等功能。敢于走出经营舒适区,把更多人员、资源和精力投向县域,做到身心下沉、业务下沉、工作下沉,持续加大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力度。


强化金融科技应用,推动乡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

把科技提升效率作为全行发展战略的驱动力,加快金融产品、服务和技术手段创新,切实提升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以“三农”金融需求为导向,通过办理银行卡、投放综合性助农服务终端、推广支付业务等方式,积极搭建覆盖城乡、高效快捷的现代支付结算体系,畅通农村资金流渠道,助力农村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1.扩大助农终端覆盖面。在广西6000多个农村服务点配备助农服务终端,为村民提供小额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和医保、社保、水电费、话费等各类生活缴费的一站式服务,切实优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截至2021年底,助农终端累计交易量达383.37万笔,交易金额超120.42亿元。同时,深化政银企合作,将助农服务终端着力打造成为以金融为骨架,集基层党建、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产业推动、消费者权益维护等为一体的村级“三农”综合服务平台,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社保代缴、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缴纳、预约挂号、远程视频问诊、创业就业咨询等“一揽子”便利化服务,助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实现农村金融与公共服务相互赋能、相互促进。自2021年7月末上线至今,办理养老待遇资格认证近6000笔。


2.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下沉乡村。加强与中国银联的紧密合作,协同推进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下沉县域及以下地区,围绕农村商户、圩集、学校、医院和公共事业缴费等场景,通过推广POS机具、云闪付APP和收款码牌,推进移动支付广泛应用,提升农村客户的支付体验、丰富支付场景。发行面向农村居民的“乡村振兴卡”,该卡除具有现金存取、转账结算、消费等金融服务外,在云闪付APP上还可领取涉农意外保险、免费医疗咨询、免费法律咨询等权益,推动支付结算业务从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延伸。截至2021年末,在农村地区发行乡村振兴卡超过98.3万张。


3.依托电商平台打造农产品上行模式。通过搭建“桂银乐购”生活服务平台和“天天开心团”小程序,打造“银行+商户+农户”的农产品上行模式,构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着力破解农民丰产不丰收的问题。去年以来,依托桂林银行金融及服务渠道的支持,在百色、南宁、柳州、玉林等地建立了25间乡村振兴直播间。通过直播间开展直播超30场,带动农产品销售近50万元;通过农村服务站点推荐,帮助当地滞销农产品累计于“天天开心团”开展1143场团购活动,销售农产品11.33万份,助力农产品销售4.02亿元。


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推动农村信用环境持续改善

注重金融科技赋能,配合政府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精准识别农村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做到主动授信、应授尽授,为实现“成本可负担”和“商业可持续”奠定坚实基础。


1.开通贷款线上业务,提升涉农主体获贷便利性。充分发挥大数据风控及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渠道优势,针对广西区内农业生产者、地方特色产业链,积极打造“富农贷”“微链贷”等授信产品。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授信风险模型完成客户准入,结合线下尽调确认授信额度,实现贷款申请、签约、放款线上化,进一步提高涉农借款主体的用款便利性,减少借款主体往返生产经营场所与银行间的次数,切实降低涉农主体的综合融资成本。截至2021年末,“富农贷”累计为涉农借款主体发放贷款7.91亿元,贷款余额4.97亿元,惠及6.34万户。“微链贷”累计发放贷款33.29亿元,贷款余额18.06亿元,惠及1.75万户。


2.创新活体抵押融资方式,提升农户融资可得性。深耕地方特色产业,创新推出“惠牧贷”,依托“金融+科技”,通过引入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为牛带上“科技项圈”,利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活体抵押物的位置、温度等信息,解决活体抵押物的“活着”和“在哪”的问题,并运用“桂惠贷”政策红利,于2021年4月21日成功为东兰县易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放活体抵押贷款100万元,推动首笔牛企业发放活体抵押贷款成功落地。应用金融科技解决企业由于缺乏抵押物,频频被银行拒之门外的问题,让养牛倌“牛”起来,有效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以此为契机,桂林银行持续加强养殖行业业务拓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助推乡村振兴,构建形成现代化养殖体系和生态养殖模式。截至2021年末,桂林银行活体抵押贷款余额9475万元,惠及养殖企业19户,通过科技创新夯实乡村振兴步伐。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既是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也是服务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使命担当。桂林银行将坚定不移走服务乡村振兴发展道路,持续开展金融科技创新,不断攻坚克难,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和奋进姿态,走好自我革新、战略转型的“二次创业”之路,拓展创造长期价值的战略根据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贡献更多金融智慧和金融力量。


(栏目编辑:杨昆桦)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精彩内容回顾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 第二届“金融科技达人赛”赛程进展

■ 观点 | 构建数据风险管理体系,保护数据主体权益

■ 培训丨“国家注册数据安全治理专业人员(CISP-DSG)认证培训班”开班了!

■ 案例丨“云安管控”四位一体:青岛农商银行探索中小银行转型新模式

■ 观点 | 深化数据应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




新媒体中心: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